中华瓷器知识-白瓷、素瓷、彩瓷、色釉瓷(白瓷素烧和釉烧的区别)
中华瓷器知识众多,其中白瓷、素瓷、彩瓷、色釉瓷的艺术魅力足以令世人折服。
紫色百合香为您简要介绍这些重要的瓷器,使您对围绕这些瓷器的问题能够随手可查。
一、白瓷是如何发展的?
中国古代最早的白瓷出现在北齐。当时的制作工艺并不是十分完美。而后的隋代白瓷胎质较之前更白,釉面也比较光润,但是胎釉无泛青和闪黄的现象,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。
然而,让白瓷真正家喻户晓的则是唐代邢窑白瓷。邢窑白瓷与众不同,出类拔萃,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。
继白瓷烧造成功之后,青花瓷、彩瓷等才得以惊艳问世,所以说白瓷的艺术成就在中国陶瓷史上极为重要。
二、素瓷时代是指什么?
严格地说,我国明代之前出现的瓷器大多都是素瓷。所谓的素瓷就是不加任何的色彩,也不绘制任何的纹饰。素瓷时代是指明代之前的时代。
三、彩瓷时代是指什么?
彩瓷包括点彩、釉上彩、釉下彩、斗彩等。我国古代最早用彩绘进行装饰其实始见于晋代。
西晋晚期,南方地区已经开始用褐色斑点来装饰素雅的青瓷,而东晋时期之后,直到唐代这种装饰仍然比较流行。
宋代出现了远近闻名的“宋加彩“;元代创烧成功了青花瓷和釉里红等釉下彩瓷。
彩瓷大规模流行是在明代,所以明代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“彩瓷时代”。

四、何谓色釉瓷?
色釉瓷主要在明清两代较为流行。此时色釉瓷的发展相当迅猛,如果按照其呈色分类,可以分为红釉瓷、黄釉瓷、绿釉瓷、蓝釉瓷、白釉瓷、青釉瓷、酱釉瓷、乌金釉瓷、窑变釉瓷,以及其他色釉瓷等。
这些色釉瓷还可以派生出更加细致的分类,如白釉有卵白、甜白之分;青釉有天青、豆青、粉青之分;蓝釉有霁蓝、天蓝、洒蓝之分;红釉有豇豆红、粉红、祭红、金红、珊瑚红之分等。

五、色釉瓷如何鉴定?
鉴定色釉瓷,需要鉴定者掌握如下的鉴定方法:即观造型、观胎釉、观纹饰和观款识四个方面。
明清时期的色釉瓷大多造型比较规整,明代器物造型偏向于灵巧秀美、大方质朴,而清代器物造型更加偏向于粗犷厚重、雄浑有力,并且大件器物的数量明显要多于明代。
明清时期的胎釉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,所以胎土淘炼和釉层、釉面的情况也各异。
明清时期的色釉瓷大多都是光素之器,也有部分器物有精美的刻花、印花、划花装饰,但是毕竟属于两个朝代,所以流行的纹饰也必然有所差异。
明清时期的色釉瓷大多都有款识,只有少数的器物并不署款,所以鉴定时一定要掌握款识的字体是否规范,字体特征等。此外,各个朝代的署款因帝王的喜好不同也会有相应的差异。

我是紫色百合香,请您点击关注,每天为您分享各类精华收藏知识。感谢您的每一次浏览、转发及收藏文章!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紫色百合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