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贬谪云南的杨慎化身隐者,大彻大悟: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!-明朝诗人杨慎简介
杨慎,位列“明代三才子”之首,正德六年状元及第,从翰林院修撰开始做起,13年后卷入“大礼议”事件被当庭杖责,削官夺爵,贬谪云南永昌卫终老。
嘉靖三年,36岁的杨慎经历险山恶水抵达云南边地后并未就此消沉,而是四处游历察看风土人情,三十年间足迹遍布云南各处,闲时吟咏诗词留下了诸多名篇。
这篇《临江仙》即《二十一史弹词》第三段《说秦汉》的开场词:
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,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大彻大悟的杨慎
杨慎借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,立意高远,气势雄浑,慷慨悲壮,读之有万千感慨萦绕在心头。
词的上阕写自然宇宙永恒,代代英雄转瞬即逝:长江之水不舍昼夜滚滚向东流,历朝历代多少英雄如同翻腾的浪花出现、消逝,是是非非,成功失败,转头都是一场空,有什么好争的?只有青山依然在那儿,看着日升月落,四季轮回。
“东逝水”,逝去的不止江水,还有时间,还有历史。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,有什么是永恒的?成败得失过程中充满了豪迈与悲壮,英雄显赫一时又消逝在历史里。
长江之水滔滔不绝,无法阻挡,恰如历史不断地向前推进,无法停滞,谁也无法留住时间的脚步。但人们就是不甘心沦为陪衬,成功或失败在后人眼里只是事实,而在当时人的眼里,利用有限的时间里面追求不可替代的价值,才能成为永恒的。
看透世事纷争的杨慎明白:与其去追逐名利,然后被繁华的牢笼所捆绑痛苦不堪,倒不如跳出名利场,以旁观者的视角,寻求永恒存在的价值,譬如创作这首流传后世的经典佳作。
词的下阕描绘白发隐者的形象,将历史兴亡尽付笑谈间,如同一位秉性高洁之士闲适淡泊的襟怀:江上白发苍苍的隐者,早已习惯了秋月春风四时的变化,难得与好友重逢,痛痛快快地畅饮一壶浊酒。古往今来这众多的尘世纷扰,盛衰兴亡,都成了这下酒的谈资。
杨慎追求的生活是啥样的?他仿佛化身江上捕鱼的白发隐者,自由自在与秋月春风为伴,闲情逸兴时同好友小酌几杯,就在这推杯换盏的谈笑间,将古今发生的大事尽作谈资。
对于黑暗腐败的朝堂,杨慎无疑是鄙薄的,虽然年少得志,但混迹官场十余年,杨慎早就看透了炎凉的世态,不愿看人脸色,不愿奉承权贵,既然脱了牢笼,那便宁愿终老边地也不在踏足名利。
可以说,杨慎活得很洒脱,不到40岁便大彻大悟了。一首《临江仙》虚虚实实没有提到任何具体的历史事件,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意味,包罗万象,永不过时。
写在最后
这首词是杨慎壮年时期所作,将历代英雄、古今兴亡尽付酒中,读起来荡气回肠,奇特的是这首词竟成了比杨慎早诞生100多年的《三国演义》的开篇词,让后人险些以为是罗贯中所作。
原来,清初的文学批评家毛纶、毛宗岗父子在评刻《三国演义》时选取杨慎的《二十一史弹词说秦汉》开卷词词置入三国演义的卷首,认为其气势恢宏足以升华小说主题。
杨慎这首《临江仙》词因此随着《三国演义》的广为人知而名扬天下,经久不衰。
我是@晴空莽莽,闲来读诗,偶有所感,感谢关注。
你还知道杨慎的哪些事呢?欢迎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