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关心血糖问题的人都应该掌握的一套表格!(关注血糖)

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,长期高血糖尤其是波动性高血糖是并发症的主要原因。因此控制血糖保持在合理范围对于糖友来说十分重要。
血糖控制标准
《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2017版》中的参考建议如下:
指标
目标值
空腹(mmol/L)
4.4-7.0
非空腹(mmol/L)
4.4-10.0
糖化血红蛋白(%)
<7.0
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糖友来说,您的血糖控制应该参照上述表格中的指标。但同时指南中还说:制定 2 型糖尿病患者综合调控目标的首要原则是个体化,应根据患者的年龄、病程、预期寿命、并发症或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。
1.年龄大于60岁的血糖控制建议
年龄较大的患者除了不要血糖过高之外,更应该预防低血糖事件的发生。
指标
目标值
空腹(mmol/L)
<8.0
餐后(mmol/L)
<12.0
2.儿童糖尿病
儿童活动量大,饮食可能不规律,因此也应该重点预防低血糖的发生,同时保持血糖稳定合理。
指标
目标值
空腹(mmol/L)
5.0-10.0
糖化血红蛋白(%)
<7.5
3.糖尿病孕妇:
高血糖对孕妇及胎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,因此,对糖尿病孕妇的血糖一定要严格控制,使其尽可能维持在正常人的水平。
指标
目标值
空腹或餐前(mmol/L)
<5.5
餐后1小时(mmol/L)
<7.8
餐后2小时(mmol/L)
<6.6
4.伴有严重的并发症
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在关注并发症控制同时兼顾生存质量。
指标
目标值
空腹或餐前(mmol/L)
<8.0
餐后2小时
<11.0
那么,如果自己的血糖高了怎么办呢?要想解决高血糖问题,首先要了解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哪些,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症治疗,解决高血糖问题。

高血糖成因及管理要点

原因
分析解释
1. 饮食不当
食物尤其是淀粉类食物,不仅是人体能量的最重要来源,也是大脑活动不可替代的能量来源。但它同时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。因此,血糖升高要首先分析饮食中主食(主要指淀粉类食物)的量太大。当然,肉类食物摄入过多也会造成血糖升高,还有饮食结构是否过于单一?总体食量是否偏大……?
2. 运动量不足
运动本身就是一个能量消耗的过程,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;运动还有利于降低体重,改善胰岛素抵抗,增强降糖药物疗效。
运动也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、保持心理平衡,减少血糖波动,因此,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对血糖的控制。
3. 不良情绪
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很大,紧张、焦虑、气恼、失眠、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均会引起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,胰岛素释放减少,致使血糖升高。
要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十分重要。也可以常来糖友圈社区转转,与糖友们一起交流更有共同的话语。
4. 选药不当
糖尿病人用药讲究个体化,应当针对自己的糖尿病类型、胰岛功能状况、年龄、胖瘦、有无并发症及全天血糖的特点,合理选择药物。
有些糖友在虚假广告的误导下,选用降糖效果不确切的中成药或保健品来代替降糖西药,由于选药不当,致使血糖居高不下。就像前段时间被网络炒得火热的化糖方,其实就没有降糖的效果。
5. 用药不足或过量
无论是药量不足还是用药过量均可导致血糖升高。药量不足导致血糖不降,很容易理解。
需要警惕的是降糖药物用量过大,血糖降得过快、过低,可引起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,使血糖反跳性增高。此时若继续增加药量,血糖会反弹得更高。
对于空腹血糖升高的糖友,一定要先弄清是“降糖药用量不足(黎明现象)“还是“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(苏木杰反应)”,若属于后一种情况,则晚间降糖药用量应适当减少而不是增加。
6. 间断服药
不少糖友由于工作紧张、出差等原因,经常忘记或漏服药物,结果导致血糖升高。
不少糖友采用药物治疗后,血糖降至正常后就擅自停药,等到血糖回升到很高时,再按原先降糖药的剂量服用就很难达到控制目标。目前糖尿病还不能彻底根治,因此需要坚持长期治疗,切不可吃吃停停。
7. 自己擅自用药
有的糖友服用数年后,常出现药效降低、血糖逐渐升高的现象,有的糖友听别人说吃某种药物效果好,也自己买来吃,用药剂量及时间都是自己随意安排。
如拜糖平的主要作用是延缓糖类的吸收,应当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,空腹服药没有任何效果。由于没有医生的指导,对这些都不了解。或者是将同一类的药物用在一起,这样非但不能增强降糖作用,反而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。
8. 胰岛功能衰竭
许多降糖药物都是在糖友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。随着病程的延长,2型糖尿病友的胰岛功能逐渐减退甚至衰竭。
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降糖药物{主要指优降糖、美吡达等磺酰脲类药物}开始有效,应用一段时间后,效果逐渐减退甚至完全失效的缘故。因为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,当患者胰岛功能已完全衰竭时,此类药物也就没有药效了。
9. 胰岛素抵抗
胰岛素抵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,当糖友存在胰岛素抵抗时,就会大大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,造成血糖升高。
身体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友,尤其是在病程的早期阶段,其血糖升高的原因多是由于对胰岛素不敏感,而并非胰岛素分泌量不足。
对这类糖友治疗的首选药物不是促胰岛素分泌药或者胰岛素,而是应当选择双胍类、噻唑烷二酮类等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的药物,通过消除胰岛素抵抗来改善对血糖的控制。
10.应激因素的存在
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。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。
人体处在应激状态下时会产生大量激素,包括有肾上腺皮质激素、胰高血糖素等,这些激素分泌水平升高,都会促使血糖水平随之升高。
11.特殊时期
处于感冒、严重感染、外伤、手术、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应激状态或女性处于妊娠期、月经期等,皆可使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,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,导致血糖居高不下,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。
12.天气变化的影响
天气突变,突然受冷热刺激,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,可使血糖升高。主要是寒冷因素,会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,抑制胰岛素的分泌,引起血糖升高;另外,此时身体的脂肪储藏速度加快,诱发高血糖。
13.血糖监测不利
自我血糖监测对于血糖控制非常重要,但是其结果取决于血糖仪的质量和使用者的操作水平。一个不准确的检测结果,常会错误地指导治疗调整,导致血糖居高不下或低血糖的发生。
因此,要定期去医院查静脉血,每三个月要查下糖化血红蛋白。
今天的文章不仅给你的血糖控制提供了合理的参照,同时针对血糖升高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,相信只要能够理解对您的健康和血糖控制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,希望每一个糖友都能够知道这些知识,让控糖不在迷惑!
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继续在平台学习。认可圈圈(本文编辑)的可以点一下下方好看支持一下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