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书好不好用?有什么比较厉害的地方吗?
先说一句题外话,听说前两天评选「字节产品三大坑」,8000人团队打造的飞书高票当选三大之首大。真是「光荣」又尴尬。
书归正题。我觉得飞书这个东西,很难定义它“好用”或者“不好用”。因为相较于其它同类软件,其实它的使用是有门槛的,而且也有一定的局限性。
我自己用过,也看过很多测评文章来学习,也和一些用过的朋友讨论过,自认为还算了解吧。所以我对飞书的评价是:不够「先进」的用户和企业不适合。
最简单的一个例子。飞书引以为傲的、和其它同类产品都不一样的聊天界面,自己和其他人的头像都在一侧,而不是传统的自己在右侧而其他人的发言在左侧。这就让我经常会犯迷糊,但我一些有海外生活和从业经历的朋友用起来就很顺手。好吧,是我低端了。
飞书另一个引以为傲的主打项目是在线协作文档。怎么说呢……客观来讲协作文档确实还是挺好用的。但有一个尴尬的事是,我也用过其他平台的协作文档(毕竟这功能现在是这类软件的标配),一时倒也说不上飞书比别人明显强在了哪儿。而那些在飞书的宣传中拿出来夸耀的「高端功能」……大概是我又低端了,在我的使用过程里,还真没怎么用上过……
不过当我和在字节工作的朋友聊起时,他们倒是对飞书有着异口同声的称赞,觉得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利器,并对一些令我一脸懵的功能讲得头头是道。还有一些做自媒体团队的朋友也觉得飞书用着还不错,让几个人之间的配合变得紧密了。总结起来,对于互联网产业和传媒行业的精英们来说,飞书是「好用」的,是会让他们高频使用的。
但飞书的「好用」范围也差不多就局限在这儿了。字节拿了8000人的超大团队拼命推了三年依然没有获得较大发展,用户量日货量数据还是不咋好看,甚至当选了「三大坑」之首,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功能单一、拓展性差,且无法对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。也就是说,大家都是开箱即用的那一套,如果不够用,现在的飞书也没办法给你解决。
例如对于以实体销售为主的企业,目前大多都选择了企业微信,因为看重的是企微与个人微信可互通带来的巨大流量池,以及与之相配的服务商和生态。而这些东西飞书连边都没沾上。
这应该就是掣肘飞书不能长久发力占据市场的原因。毕竟全部工作需求仅需一台电脑+一个手机就能解决的行业实在太少了,能完全用得明白体验到飞书之「好」的精英人群丢在人口总量里也是凤毛麟角。建议飞书的8000精英都下到普通人生活工作里看看,接接地气儿,了解一下世界上不是只有精英和互联网公司,少做点没用的花哨东西,早日摆脱「字节三大坑」之首的帽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