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忙着群嘲那些逃离北上广又回来的人,对你来说想好这三点也同样重要-北上广深哪个更难混?北上广深谁是老大
昨天你的朋友圈里是否被一篇文章刷屏了?文章的题目叫做《我卖掉北京500万的房产,在老家生活的这两年……》
文章讲的是一位大学毕业在北京国企工作的朋友,在05年努力了一把在北京南三环买了一套房,当时花了40多万,10年后以接近500万的价格卖出,拿着钱回了老家,回家的本意是照顾父母。
回乡之后就花了40万把老家的房子推倒了翻新了,去掉亲戚朋友借走的,手里剩了300多万,就放在理财产品里钱生钱。
故事写到这儿,作者就开始笔锋一转诉苦了。
首先觉得自己在北京的朋友圈子消失了,其次是受不了这十八线的农村生活,出门一脚泥,各种肥料味,老家还有各种山寨货,好不容易想去上个班,却发现没合适的工作。
最后应聘去了一家公司,结果是做网管,一个月才2000,于是这位朋友炸了毛,觉得还是回北京吧!
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否真实,我也不知道如果你看到这篇文章,你在转发的时候会说什么,反正我朋友圈里的那些网友,几乎都是一水儿的嘲笑,该!让你嘚瑟,还逃离北上广呢!现在还不是一样灰溜溜地回来了么?
其实文章里说的这个问题,刚好是我最近也一直在考虑的,那就是:到底要不要离开北京,如果打算离开,我要做好什么准备。
前段时间有位好友在四川买的房子,理由是当时旅游的时候去过,觉得风景很好,于是一心动就买了,但是回北京之后就开始纠结。
他是一个自由职业者,所以按道理说,其实是应该想走就走的,可是往往是自由职业,有时候原本的人脉、关系网、甚至是熟悉的一些什么的也都显得格外重要。
我自己前段时间真的是魔怔了一般,被豆瓣一位网友各种种草,迷上了威海,真的是心心念想去威海买个房,好好体验一把,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的感觉~~
北京这个城市,对我来说,是迟早要离开的,但是什么时候离开,我还没想好,不过离开之前要做好什么准备,我倒是总结了三条,你不妨听听看。
每个人离开北京都有各自的理由,但是一定有一条是因为空气质量。
大部分人想着,自己有点存款,索性就去一个风景好的地方,好好休息一段时间。
可其实你那不叫离开北上广,你那只是,我先出去晃悠几年,度个假。
度假,是迟早要回来的。
离开,是要做好去别的地方定居的准备。
而去一个城市定居,就一定不单单只是这个城市空气好的关系。
所以,如果有一天我要离开北京,很可能我要先选好了我要去的城市,而且有支撑我喜欢那个城市的理由,并且我真的去那里住了一个阶段,感受了当地除了气候之外的风土人情,包括办事效率,城市的接纳程度等等。
什么都没想好,只是凭借宣传片里的只言片语,就辞职去投奔,那你收获的可能只有失望。
或许你会说,我的选择没那么复杂,我就是回老家。
那你做好回归老家的人脉关系网的准备了么?
家乡的成长速度一定和大城市不一样,地方越小,人际关系越重要,习惯了大城市效率和目的为先导的你,是不是能习惯小地方的这种人际交往模式呢?
当然,由此带来的肯定是亲朋好友聚会,多年不见的同学联络,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等等,如果你想好了应对方法,或者提前做好了预警的话,那么回去才不至于落差太大。
选好一个城市,去生活一段,为自己找三个去那里生活的理由。
如果回老家的话,做好回归人脉关系网的准备。
这是我总结的第一条准备。
我始终觉得: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物质生活的标准其实不难达到,毕竟现在淘宝那么发达,所以文中那位朋友为经常买到山寨货而表示愤慨,我其实倒觉得还好,关键是你能不能放下原本大城市带来的优越感,真的入乡随俗。
大城市人口密集,空气质量差,但可能资源丰富,不论是医疗、教育,还是物流和服务,小城市未必会这样发达,就好像你觉得在北京吃一顿KFC是正常,但是回老家会发现连山寨KFC都没有,但如果只是因为受不了老家没炸鸡,就觉得还是回北京比较好,那也许你一开始就不应该出去。
如果逃离北上广背后的诉求是:又希望享受云南大理的空气,享受西藏的进化心灵,还希望享受一线城市的资源和商业服务,你是不是也要的太多了?
所以提前调整好心态,我觉得这不难。
你到什么城市,就要享受这个城市自己的步调,你去这个城市生活,不是为了给这里提要求,让它变成满足你的样子,不然都按照你的要求去做,其实你不过还是在复制另一个北上广而已。
物质生活的心态调整还好说,比较困难的是精神方面。
我们离开大城市的终极目标到底是啥?你觉得这里压力大,人口多,命苦,你想离开,不就是为了寻找生活的意义,充分享受生活么?
可真的回家了,或者去了二线城市,每天胡吃海塞,每天饭局不断,每天声色犬马,或者每天睡到昏天黑地,这就是生活的意义了么?
这道理不就是和那些,上班觉得特累,以为自由职业轻松,于是就辞职家里蹲,美其名曰,我要慢下来,享受生活。但最后就是睡三天,之后整天昏天黑地的打游戏,顿顿泡面,日日凑合。
这种人在谈论自由和享受之前,能不能先打脸问问自己,你是在追求自由和享受,还是只是在想找个机会释放和等死?
谁都知道上班不容易,但其实最难的是生活。
因为有上班的八小时,所有不论你多困多累,你都要早早起床,到公司打卡,坐足八小时之后再下班,你觉得上班没劲,自己没价值,是因为你从没好好思考过,你到底做了哪些和提现自我价值相关的事。
这种人给你一个框框,你抱怨说自己受束缚。
可一旦连框都不给你,你就是烂泥一堆,散沙一盘,你已经习惯了被人管理,而不是自己管理自己。
生活并不无聊,没有目标的活着,才无聊。
出发之前确定一两个自己想做的事儿,不上班也要给自己定出每日、每周的安排,哪怕每天只做一件事,都要明白这件事是和增加幸福感有关的事。
所有的放肆,都是发泄,不论是吃、睡、或者是性。
所有的放肆发泄之后,迎来的都不会是幸福,而是无目标的空虚。
有目标的或者,提前想好规划,是离开之前要做的第二个准备。
有个词儿曾经被很多人所追逐,就是“财务自由”,前几天看了小强老师的新书,里面也提到这个词儿。于是老付就问小强,你觉得啥是财务自由?
小强抓耳挠腮最后想想说,大概就是自己不上班也能有收入吧?
老付问,那你希望是多少收入呢?
小强想了一下说,大概就是月入两万吧?
那要月入两万的话,如果只是来自存款的转化,需要存多少钱呢?
小强一时语塞,说,我好像从没想过……
我们离开大城市,很大程度是因为觉得自己手里有了钱,觉得这些钱去小城市或者回老家,够花一辈子。
但是却很少有人去想,回去之后我干啥?我的日子要怎么过?怎么样才算是精彩地活着?
川叔倒没觉得,如果离开了北上广自己就在家放倒等死,我还是会做一些事儿,但是一定是为了自己开心才去做的。
我还要做一些自己以前一直想做,但是总吵着说什么没时间去做的事儿,比如读书,比如画漫画。
我会拿手里的钱去做点什么,可能是开个民宿,也可能是开个饭馆,总之,你需要有一个打算经营的项目,这样你原本在大城市学到的那些技巧和经验,才能有的放矢,不是么?
人的价值是需要来自于认同感的。
混吃等死的日子,连自己的认同感都获得不来。
也许你会说,我可不想活的那么累,还是希望活得简单点,也许会去上一个不咸不淡的班儿,只是为了多接触一下社会。
如果打算去上班,打发打发时间,那就提早琢磨一下自己是不是可以转行,或者是有没有什么人脉关系,找个清水衙门只是为了填充一下自己太空虚的时间安排。
这样的职位,就别计较什么收入,什么名头了。
所以我理解不了文中那位朋友,回到十八线小城市,因为没有互联网企业找不到工作,好不容易进了一家公司,发现自己只能做网管的愤怒……
你哪是愤怒,你只是放不下你的优越感,以及大城市曾给你的认可。
拥有赚钱的能力,这是财务自由的一个根本,怎么规划和使用这个能力,则是需要自己量力而行的。
有点自己的小理想,以前没时间去做,现在有时间了,那么就琢磨一下看看怎么去实现它。
如果打算上班的话,提前做好心态调整。
这是我要准备的第三点。
川叔始终觉得,如今是一个多元的时代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,以及想去实现的东西。
有些事,有想法就趁早做。
有些梦想,趁着还有热情,赶紧做。
人生就是由不同的体验组成的。
没人能想好了一切再出发,但是上路之前一点想法也没有,也不行。
如果有一天我要离开北京,一定是因为我想好了这三点。
选好了城市,并且喜欢那里,很可能连续两年的假期都去了那。
有自己目前想做的事儿,不论是写书、或者是开个民宿,楼下支一个鸡汤小馆。
拥有了赚钱的能力,有了一些存款,不奢求人生大富大贵,但求心安就好。每隔几个月会定期外出,依旧会到大城市走走,见见好友,顺便问问自己,那里,你还怀念么?
养花,逗狗,开个小店。
有客人的时候,笑脸相迎,没人的时候,抽一支烟,热一杯酒,了却此生,这样也好~
I am already grown up, I just get older.
我已经长大了,我正在变老。来自微信公众号:小川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