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逃离北上广”?大城市数据悄然升温,毕业生回来了-迷你世界逃离北大1
曾经,大学生们的毕业首选都是北上广。在孩子们的眼里,北上广就是就业胜地,如果能够北漂成功,并且在这些发达城市扎根,那么不仅生活条件能够大大改善,而且自己脸上也有光。所以,北上广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努力的目标和方向。
但是近几年,我们通过大数据会发现,许多大学毕业生们似乎都没有那么热衷于去往北上广了。甚至还有一些本来就在北上广高校就读的孩子们,最终也选择了离开,或是回到自己的家乡,或是去别的城市深造。
究其缘由有以下几个因素:
首先,北上广生活的经济压力过大,性价比低。虽然大家都知道北上广会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工作机会,但是对于应届毕业生们来说,日常的开支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。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可能一个月的月薪还不够交付北上广的房租。
快节奏的生活让孩子们喘不过气,所以他们对于大城市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向往。可以看出,现在的毕业生们除了追求经济稳定,还更加在意自己生活的幸福感。
其次,没有归属感。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,想要拥有一个户口是非常困难的。不仅程序繁琐,而且标准也非常之高。很多学生就算拿着可观的薪水,但奋斗好几年都无法在北上广落户,这让他们产生了挫败感,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,自然也没有过多的留恋。
综上这几个原因,造成了北上广这几年来应届生输入率越来越低,大家都在考虑新的就业方向和新的定居城市。除了北上广,新一线城市成为了部分毕业生们的心头好。比如说杭州、成都还有大连。
大学毕业应该去更大的城市打拼,还是回到家乡,是不少大学生都曾困惑的问题。笔者在大学毕业的时候,也思考了很久。大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必然是更大的,更多更优质的就业机会,更发达的生活环境,以及更美好的梦想。
但已经在大城市打拼过的毕业生,选择回到家乡,可是又发生了什么,促使他们又回到北上广深。是什么让大城市迎“升温”,“回笼漂”悄然来袭,这种“回笼漂”的现象又为何会出现呢?
95后毕业生邓然坦言: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,思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不得不面对。邓同学毕业于国内一所“211”大学,毕业后就在深圳找到了一份跨国物流的工作,虽然繁忙但是充实。
可受到特殊情况的影响,邓同学的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,在深圳找到归属感还辛苦,所以选择回到了家乡。本以为凭自己的努力,在家乡也一样可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。可没想到的是,小城市的工作机会非常少。
好的公司不多,岗位自然也不多,而大批回到小城市的毕业生无奈之下只能扎堆考公考编,让进入体制内工作的难度再次升级。
除了工作之外,小城市的生活节奏更慢,单看路上行人走路的姿势和速度就与大城市有很大的区别。小城市慢节奏的生活,也让邓同学觉得自己好像已经看到了60岁生活的样子,好像在荒废青春。
所以,等同学在与家长沟通以及自己再三思考之下,决定重返深圳。而邓同学的经历,或许正是众多“回笼漂”大学生的一个缩影。毕业生们因为种种原因选择重返大城市,值得鼓励和支持。
与其谈发展不如谈适合,清醒冷静且认真,相信自己更相信未来!
每个学生的未来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,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,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优点,与其谈什么地方更有发展,不如看学生自己本身更适合在什么城市工作。学生们性格不同,适合的城市自然也不同。
在笔者看来,岁月静好和乘风破浪同样值得选择。大学生走出校园,第一步就是具备清醒的头脑,做任何选择都要“三思而后行”,有的毕业生有机会做“回笼漂”,可有的毕业生却没有后悔的机会。
但学生们应该明白的一点是:无论在大城市就业,还是在小城市生活,都离不开坚持,努力和拼搏。正所谓“此时不搏何时搏”。
学生们一定要趁着年轻,为自己美好的生活而付出所有的时间和精力。笔者始终相信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”,只要学生们勇于克服困难,就一定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明天。
大城市迎“升温”,“回笼漂”悄然来袭,曾选择逃离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年轻毕业生回来了。实际上,无论学生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,只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,笔者都理解,也都非常愿意去支持,甚至是鼓励。
毕竟,每一个学生都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,生活是学生自己的,如何选择,什么样的选择更适合,只有学生们自己知道。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完成梦想的同时,获得内心的满足、宁静,以及安慰。
也希望,能够有更多的用人单位,给更多毕业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。相信大部分的学生,都能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。没有任何人能随随便便就获得成功,就业中会遇见的问题也与求学有许多的不同。#曾逃离北上广深的年轻人又回来了#